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勞丹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audan, Larry
作者: 古智雄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美國科學哲學家勞丹(1941~),在普林斯頓獲哲學博士學位,曾任匹茲堡大學科學史和大學哲學系主任。主要著作有:〔方法論的兩個教條〕(Two Dogmas of Methodology, 1976)、〔進步及其問題〕(Progress and Its Problems, 1977)等。
  〔進步及其問題〕一書中提出了一種建立科學理性的新觀點;他首先假定科學是解決問題,在於獲得具有較高的解決問題的效力的理論,而不是探究真理的活動,同時解決問題的效力與科學理論的真偽是無關的,科學的理性就在於進步性,勞丹的科學的進步及其理性理論受到科學哲學界的重視,其所提出的科學的「問題」和「問題的解決」這些概念在研究科學發現中也起重大的影響。
  有關科學進步的合理性方面,勞丹提出了一套系統的觀點,其「研究傳統」概念的提出,自稱在具支配地位的典範統治下尋找另一典範總是不合理的,與對任何研究綱領的追求總是合理的中間找到一條中間的道路,強調科學理性與科學進步性密切相關,而科學的進步性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增強,因此理性與解決問題的效力密切相關,為了說明這點,勞丹將問題分為經驗性問題與概念性問題,科學史上有時對理論產生懷疑,往往不是因為解決不了經驗性問題,而是在概念性問題上發生爭論,換言之,理論在經驗這個層次上可能是對稱的,但在概念層次上有可能不對稱,由此而影響到對於理論的選擇。
  總之,勞丹的研究傳統的進步理論中基本上就是否定科學追求真理,而科學的基本目的是解決問題,合理性與真實性之間並沒有必要的聯繫,科學進步的意義,是研究傳統能隨時間的發展而不斷增大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使反常和概念性問題減至最少。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勞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