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吼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ㄇㄥˇㄕㄡˋ˙ㄉㄜㄐㄧㄠˋㄕㄥㄖㄨˊ:「ㄩㄢˊㄊㄧˊㄏㄡˇ」。
  2. ㄖㄣˊㄈㄣˋㄋㄨˋㄏㄨㄛˋㄑㄧㄥˊㄒㄩˋㄐㄧㄉㄨㄥˋㄕˊㄉㄚˋㄕㄥㄐㄧㄠˋㄖㄨˊ:「ㄋㄨˋㄏㄡˇ」、「ㄏㄡˇㄇㄚˋ」、「ㄉㄚˋㄏㄡˇㄉㄚˋㄐㄧㄠˋ」。
  3. ㄕˋㄨˋㄈㄚㄔㄨㄐㄩˋㄒㄧㄤˇㄖㄨˊ:「ㄅㄟˇㄈㄥㄏㄡ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吼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ǒu
解釋:
  1. 猛獸大聲叫。
    【例】獅吼
  2. 人憤怒或情緒激動時大聲喊叫。
    【例】吼罵、怒吼、大吼大叫
  3. 比喻一般事物發出巨響。
    【例】北風怒吼、火炮狂吼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ǒu
解釋:
[動]
1.猛獸大聲的叫。如:「河東獅吼」。《晉書.卷四三.王戎傳》:「猛獸在檻中,虓吼震地。」唐.杜甫〈復陰〉詩:「江濤簸岸黃沙走,雲雪埋山蒼兕吼。」
2.因憤怒或情緒激動而大聲叫喊。如:「大吼大叫」。《南史.卷八○.賊臣傳.侯景傳》:「醜徒數萬,同共吹脣,唱吼而上。」
3.自然界發出巨響。如:「北風怒吼」。唐.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宋.王庭珪〈和周秀實田家行〉:「大臣鼻息如雷吼,玉帳無憂方熟眠。」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á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哭泣。通常指哭出聲音來。
  2. [[動] ] 風刮得很大聲。
  3. [[動] ] 鳥獸啼叫。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