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布魯默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lumer, Herbert
作者: 楊國德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布魯默(1900~1987)是美國社會學家,以象徵互動論(Symbolic Interactionism)著稱於世。他畢業於芝加哥(Chicago)大學,一生亦任教於此。他將米德(G.H. Mead)的社會理論傳統發揚光大,成為社會學界的新勢力;他的理論重點在解釋行動者面對事物與社會行動時所產生的行動與互動,其意義不在對象上而是起於社會過程。他強調人類行動者擁有主動、解釋及建構的能力,正好與功能論(functionalism)重視社會結構具絕對影響力的理論取向針鋒相對。
  布魯默於一九三七年提出象徵互動論一詞,認為有三項主要命題:第一,人類會對事物採取行動,是基於該事物對他具有意義;第二,這些意義則來自社會互動;第三,社會行動與個人的行動相結合。他強調人類行動與動物行為有別,因為人類有語言及各種各類重要的溝通符號。
  除了理論取向有別於功能學派外,他也強調不同的社會研究方法,以彌補傳統社會調查以問卷及標準變項研究之不足。其中他極力推薦行動者於自然情境的參與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以及深入的訪談。
  布魯默的理論也受批評,認為他僅注意微觀的社會過程及次級機構的現象,忽視鉅觀社會結構與歷史因素的重要,特別是經濟勢力及制度化的政治力量。此外,也有批評他未能深入探究人類創造的能力,無法反應強調解釋及象徵互動傳統的精華。因此有新典範的社會學理論應運而生,如俗民方法論(ethnomethodology)等。總而言之,布魯默所傳承的象徵互動論,有其特殊的地位,雖然遭受批評,但其貢獻與影響不容忽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布魯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