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急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ㄣˇㄧㄠˋㄆㄛˋㄑㄧㄝˋㄖㄨˊ:「ㄐㄧㄣˇㄐㄧˊ」、「ㄐㄧˊㄑㄧㄝˋ」、「ㄐㄧˊㄘㄨˋ」。
  2. ㄇㄟˊㄧㄡˇㄋㄞˋㄒㄧㄣㄖㄨˊ:「ㄐㄧㄠㄐㄧˊ」、「ㄒㄧㄥˋㄐㄧˊ」。
  3. ㄎㄨㄞˋㄇㄥˇㄒㄩㄣˋㄙㄨˋㄖㄨˊ:「ㄐㄧˊㄙㄨˋ」、「ㄐㄧˊㄌㄧㄡˊ」。
  4. ㄧㄢˊㄓㄨㄥˋㄨㄟˊㄋㄢˋ˙ㄉㄜㄕˋㄖㄨˊ:「ㄐㄧㄡˋㄐㄧˊ」、「ㄍㄠˋㄐㄧˊ」。
  5. ㄖㄜˋㄒㄧㄣㄖㄨˊ:「ㄐㄧˊㄍㄨㄥㄏㄠˋ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急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沒耐心、焦躁的。
    【例】焦急、著急、急性子
  2. 匆忙。
    【例】急忙、急促
  3. 緊要迫切。與「緩」相對。
    【例】緊急、急切、輕重緩急
  4. 緊急嚴重的事。
    【例】告急、危急、救急
  5. 速度快且力道猛的。
    【例】急流、急病、急轉彎
  6. 令人著急。
    【例】車都快開了,他還不來,真急人!
  7. 忙著解決他人的困難或事情。
    【例】急公好義、急人之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1.沒耐心、暴躁的。如:「急性子」、「急得要命」。《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
2.不能等、亟待解決的。如:「急事」、「急件」、「急郵」。
3.快而猛烈。如:「急病」、「急流勇退」。宋.王禹偁〈黃岡竹樓記〉:「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
[動]
1.因想把事情盡速完成而激動。如:「為這事我都急昏了。」、「皇帝不急,急死太監!」
2.令人著急。如:「考試鈴都響了,還不見他人,真急人!」
3.忙於解決他人之事或困難。如:「急公好義」、「急人之難」。
[副]
迅速的。如:「急轉彎」。《戰國策.趙策四》:「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項羽急擊秦軍。」
[名]
困難、嚴重的事。如:「告急」、「救急」。《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ip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急著、急於。
  2. [[形] ] 迫切的、匆促的。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