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斑點臭鼬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potted Skunk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Spilogle putorius (Linnaeus, 1758)
形態:
臉部毛短,尾部毛長,體色近黑色,背部與體側有6條白紋,接近臀部時化為多個白色斑點,額頭中央有1三角形白斑,尾巴末端亦為白色,肛門腺會噴出氣味強烈的分泌物;頭軀幹長11.5~34.5公分,尾長7~22公分,體重200~1,000公克。
分布:
懷俄明州東部、明尼蘇達州、賓州南部到墨西哥北部與佛羅里達州。
生態習性:
主要棲息在灌叢或雜林,會避開密林與濕地,平時居於洞穴,但也會爬樹躲在樹上,以夜晚活動為主,不冬眠,雜食性,夏天吃昆蟲和植物性食物,冬季吃囓齒類或其他小獸類;族群密度約每平方公里5隻,冬季活動範圍約64公頃,成小群聚居;各地生殖季節略有差異,一般3~4月交配,受精卵延遲著床,幼獸5~6月出生,懷孕期50~65天,一胎2~9仔,通常3~6仔,出生時體重約22.5公克,21天後已具成獸體色,32天睜眼,54天斷奶,15週後長成成獸體型,圈養下可活9年10個月。臭鼬黑白的毛色為警戒色,若敵人不顧警告色而靠近,臭鼬會以前腳倒立進一步警告,若敵人仍靠近,則以肛門腺噴灑液體攻擊。
綱: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目: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科:
貂科(Family Mustel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斑點臭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