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時近效應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ecency Effect
作者: 程炳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時近效應是學習效應的一種;在較長材料的學習中,後面的部分通常比較容易記憶,此種現象稱為「時近效應」。時近效應可以從「序列學習」的實驗來作進一步的了解。
  在序列學習中,各個項目的位置會影響學後的記憶,如看一張依照名次而排列的榜單時,榜首及榜尾的名字比較容易記憶,而中間的名字則否。
  以榜單上列有一百個名字,找二百個受試者來看榜單為例,將受試者看過榜單後所記憶的名字繪成次數分配圖。圖以橫軸由左到右為榜單名字的次序,以縱軸為記得該名字的人數,然後將之連成一條曲線,則此一曲線會呈左右兩端上升而中間下降的U形曲線,稱為序位曲線(serial position curve)。在曲線左端高起的部分,表示最初學習的材料比較容易記憶,稱為初始效應(primary effect);曲線右端上升的部分表示新近剛學過(最後學習的)的材料,也比較容易記憶,稱為「時近效應」。
  不只是在記憶的研究中發現時近效應,在態度改變的研究中也發現相同現象,即最後呈現的資料更能影響態度的改變。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時近效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