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柯蘭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Kolam
作者: 高麗娟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對於一系列由古老傳統衍生的宗教劇及民俗劇的俗稱。柯蘭本意是藉由扮演或假面演劇的一種「演出」,原意暗含群體的表現。現今較傾向笑鬧劇之意,所以是一種娛興表演。如雅典喜劇作家亞里士多芬(Aristophanes)的作品,認為神祇和鬼怪都是歡笑之源。柯蘭除了有幽默一面的涵義外,還有驅魔的嚴肅成份參與其中。柯蘭的表演儀式為吸引、安撫並導引出自然能,以驅除惡氣的囤積。因此,它創造出一種微妙精神狀態或稱生命精力。如:崇尚靈學之信徒的降神會,具有歇斯底里或精神分裂之現象;或一些吵鬧鬼現身的惡作劇。柯蘭中的角色及角色代表的意義、或其舞蹈、啞劇表演等皆以這種擬人化的精神能量為基礎,再加以變化轉折。其他國家或地區亦有相似基質的舞蹈或表演:如峇厘島的神迷舞蹈(trance dance)、桑揚舞(Sangyong);西伯利亞部落中的薩滿(shaman)醫療;中世紀的疫病舞蹈(p1ague dances);波蘭猶太會堂的猶太舞蹈等等。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柯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