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概念地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ncept map
作者: 阮明淑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概念地圖(concept map)是組織和表達知識的圖形工具,也可說是概念間關係的圖示,將概念畫在長方格中,以箭頭連結表示概念間之關係,如「是(is a)」、「引起(gives rise to)」、「結果(results in)」、「是根據(is required by)」或「有助於(contributes to)」等。概念地圖發展於1972年康乃爾大學Joseph D. Novak的「尋求領會和理解兒童的科學知識變化」研究計畫,為了找出表達兒童概念理解的更好方法,才發展出概念地圖,因而產生新工具,不僅可用於研究,也出現許多新用途。另有人將概念地圖定義為是由命題(proposition)組成,每一個概念命題包含兩個概念節點(concept node)及概念間的連結(relation link)。可利用概念節點及連結建構出命題,命題間可以結合成特定領域的知識結構。而概念構圖法(concept mapping)強調將知識以具結構性、組織性及完整性方式表達。概念構圖的呈現方式特色為:(1)以階層性的結構呈現:圖示以階層方式來呈現概念的從屬關係,常見的概念圖有蜘蛛網構圖(spider-web maps)、階層構圖(hierarchy)及鏈狀構圖(chain maps);(2)可視覺化表徵知識結構:概念圖較常用來表徵學習者知識結構,尤其是表徵具有關聯性概念間的結構關係。概念地圖可能涉及我們企圖經由概念地圖組織知識來理解的一些情況或事件,因此可進一步為概念地圖提供情境(context)。概念地圖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包含交叉連結(cross-link),概念地圖上不同的片段或領域的概念間的交互關係或連結,利用交叉連結可以幫助我們看見圖上一個知識領域的概念是如何關係到另一個在圖上的領域概念,當新知識產生時,交叉連結經常代表創意飛躍在知識產生者部分。若添加事件或目標的具體例子至概念圖中將有助於明晰概念的意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概念地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