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金龜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n guī
解釋:
1.金色的龜。《南史.卷六三.王神念傳》:「時有安成望族劉敬躬者,田間得白蛆化為金龜,將銷之,龜生光照室,敬躬以為神而禱之。」
2.金印上的龜形紐。《文選.曹植.王仲宣誄》:「金龜紫綬,以彰勛則。」
3.唐代三品以上官員所佩的金飾龜袋。見《舊唐書.卷四五.輿服志》。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金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眼睛後下方有一金黃色圓形或蠕蟲狀環紋,除了背甲中央外,兩側盾板各有一條明顯的稜脊,因此從正上方可看到三條明顯的稜脊。背甲呈棕褐色,有些雄性個體有明顯黑化的情形。為台灣產烏龜體型最小的種類,背甲長多在19公分以內。
知識 1:
靜止水域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金龜
中文門名: 脊索動物門
紀錄類別: 脊椎動物爬蟲知識單元
中文科名: 澤龜科
拉丁亞門名: Vertabrata
拉丁種小名: reevesii
拉丁屬名: Chinemys
中文綱名: 爬蟲綱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科名: Emydidae
拉丁門名: Chordata
學域-大分類: 動物-爬蟲類
拉丁亞目名: Cryptodira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中國大陸
中文亞目名: 隱頸龜亞目
中文目名: 龜鱉目
拉丁目名: Chelonia
拉丁綱名: Reptili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金龜
英文名: Mauremys reevesii
描述:
金龜在中國大陸稱為「烏龜」,幼體時背甲上盾板間有明顯金黃色線條,但有些個體達到成體以後會有黑化現象,頭與脖子上的金黃色花紋會不明顯或完全消失,尤其是雄龜更為明顯,幾乎變成深黑色。有些地方被稱為「臭龜」,是因雄龜在交配季節會有刺鼻的腥臭味。頭部背側呈古銅色,頭部兩側有數條斷續金黃色彎曲條紋,頭背側後方兩側有細鱗。雌龜體型較大,背甲呈棕黃色或深褐色,不會發出臭味;雄龜體型較小,達性成熟後龜甲與頭部呈黑色,於生殖季會發出刺鼻臭味。但金龜在個體之間,顏色、花紋的變異相當大。
分布:
分布範圍由中國大陸北部至南部各省、台灣、韓國、日本本島及附近島嶼等區域。
作者: 陳添喜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im-k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金龜子。昆蟲名。背有甲殼,具光澤,前端有觸角。種類繁多,其形狀、大小、顏色及生活習性各不相同。
  2. 金龜子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金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