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錄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ㄔㄠㄒㄧㄝˇㄐㄧˋㄗㄞˋㄖㄨˊ:「ㄔㄠㄌㄨˋ」、「ㄐㄧˋㄌㄨˋ」、「ㄉㄥㄌㄨˋ」。
  2. ㄘㄞˇㄋㄚˋㄘㄞˇㄑㄩˇㄖㄨˊ:「ㄌㄨˋㄑㄩˇ」、「ㄌㄨˋㄩㄥˋ」。
  3. ㄎㄠˇㄅㄟˋㄖㄨˊ:「ㄌㄨˋㄧㄥˇ」、「ㄌㄨˋㄧㄣ」。
  4. ㄐㄧˋㄗㄞˋㄕˋㄨˋ˙ㄉㄜㄕㄨㄐㄧˊㄘㄜˋ˙ㄗㄖㄨˊ:「ㄅㄟˋㄨㄤˋㄌㄨˋ」、「ㄏㄨㄟˊㄧˋㄌ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錄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抄寫、謄寫。
    【例】抄錄、謄錄
  2. 記載。
    【例】記錄、登錄
  3. 採納、採用。
    【例】錄用、錄取
  4. 記載事物的書籍簿冊。
    【例】筆錄、同學錄、備忘錄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抄寫、謄寫。明.張自烈《正字通.金部》:「錄,謄寫曰錄。」如:「謄錄」。
2.記載。如:「記錄」、「登錄」。《三國志.卷三.魏書.明帝紀》:「遂進軍幸壽春,錄諸將功,封賞各有差。」晉.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
3.採納、採取。如:「錄用」。唐.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詩:「屢為丞相言,雖懇不見錄。」
[名]
1.記載事物的書籍、簿冊。如:「筆錄」、「言行錄」、「備忘錄」。清.黃宗羲〈陳定生先生墓誌銘〉:「是時有百官圖、邪黨錄、天鑒錄、同志錄、點將錄,依之以盡殺朝廷之士。」
2.姓。如上古時有錄圖。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o̍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將文字、聲音或影像記載下來。
  2. [[動] ] 採取、採用。
  3. [[名] ] 登記事物各項資訊的書籍、簿冊。
音讀: li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l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