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青蛇 - 教育百科
ˊ
qīng shé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īng shé
解釋:
1.青竹絲的別名。參見「青竹絲」條。
2.《白蛇傳》故事中的蛇精。白蛇白素貞的侍女小青,即為青蛇所變成。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青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棲息於較陰濕的樹林內。白天活動為主,夜間常停棲於大型蕨類的葉面或其他枝條上,多數很溫馴。以蚯蚓、或昆蟲為食。每窩可產卵4-13枚。青蛇常被誤認為赤尾青竹絲而遭無故打死。
知識 1: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青蛇
中文門名: 脊索動物門
分布海拔高度: 0~500公尺
紀錄類別: 脊椎動物爬蟲知識單元
中文科名: 黃頷蛇科
拉丁亞門名: Vertabrata
拉丁屬名: Cyclophiops
中文綱名: 爬蟲綱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科名: Colubridae
拉丁門名: Chordata
學域-大分類: 動物-爬蟲類
拉丁亞目名: Serpentes
中文界名: 動物界
台灣分布地點: 綠島
中文亞目名: 蛇亞目
中文目名: 有鱗目
拉丁目名: Squamata
拉丁綱名: Reptili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青蛇
英文名: Cyclophiops major
描述:
青蛇是一種中型蛇類,最大全長可達130公分,頭部和身體均呈翠綠色,沒有任何斑紋,而腹面則為一致的黃綠色或黃白色。雖然由於通體綠色而時常被誤為有毒的赤尾青竹絲,但是只要稍加注意,這兩種蛇其實並不難辨認。赤尾青竹絲的尾巴呈磚紅色,身體側面(體鱗和腹鱗交接處)有白色或白紅兩色線條由頸部延伸至尾部,而頭部明顯呈三角形,且瞳孔垂直,諸多特徵都和身體側面和尾巴一致呈綠色、頭部橢圓、瞳孔圓形的青蛇不同。青蛇以卵生方式生殖,於夏季產卵,每窩可產卵4到13枚,初生仔蛇全長約26公分。
分布:
青蛇廣泛分布於臺灣全島1500公尺以下之中低海拔地區,除此之外,中國中南部、北越也有分布。
作者: 王緒昂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Cyclophiops major (Günther, 1858)
形態:
中、小型蛇,俗稱青龍或青竹絲。全身為鮮豔的草綠色,腹部為鵝黃色,極為漂亮,但常被人誤認為是赤尾青竹絲而遭打殺,事實上此二種蛇類在外觀上有明顯的差異(見赤尾青竹絲之形態描述);背鱗列數為15列。
分布:
台灣、中國大陸中部與南部、越南北部。
生態習性:
分布於低海拔地區的竹林、果園等開墾環境與次生林中,極為普遍。日行性,卵生,每窩可產卵10餘枚。
目:
有鱗目(Class Squmata)
亞目:
蛇亞目 (Suborder Serpentes)
科:
黃頜蛇科(Family Colubr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青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