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魚血中毒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ish Blood Poisoning, Ichthyohematoxism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指誤食或接觸血毒性魚類之血液所引起的中毒症。少見,多與生飲大量鰻血有關。致病魚種為鯙科(moray,如 Muraena helena)、糯鰻 (conger)、鰻科(anguilla)等淡水鰻及少數海魚。毒素存在於血液,但不存於肌肉,加熱至60~65℃可破壞,乾燥及冷凍則不影響其毒性。潛伏期約30分鐘至24小時,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血便、口吐白沫、皮疹、虛弱無力、少數嚴重者有呼吸衰竭、發紺、痙孿及死亡。口腔黏膜接觸毒血可引起灼熱感、黏膜發紅及過度流涎;眼睛接觸毒血則眼睛會刺痛、結膜發紅、眼瞼腫脹、流淚,異物感。預防方法為避免生食鰻血。治療為症狀療法,若眼睛接觸則應以清水沖洗。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魚血中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