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曳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ㄩㄝ
  • 部首外筆畫 2
  • 總筆畫 6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ㄑㄧㄢㄧㄣˇㄖㄨˊ:「ㄧˋㄧㄣˇ」、「ㄊㄨㄛㄧˋ」、「ㄑㄧˋㄐㄧㄚˇㄧˋㄅㄧㄥ」。
  2. ㄅㄞˇㄉㄨㄥˋㄖㄨˊ:「ㄧㄠˊ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曳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牽引、拖拉。
    【例】牽曳、拖曳、曳引
  2. 飄搖。
    【例】搖曳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牽引。如:「牽曳」、「拖曳」。金.元好問〈石門〉詩:「曳杖行歌羨樵叟,此生何計得隨君。」
2.飄搖。如:「搖曳」。《文選.顏延之.應詔觀北湖田收詩》:「陽陸團精氣,陰谷曳寒煙。」
[形]
困頓。《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貧而不衰,賤而不恨,年雖疲曳,猶庶幾名賢之風。」唐.章懷太子.注:「曳,猶頓也。」(二)(讀音)ㄧㄝˋ yè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一)之讀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語音)ㄧˋ

1. 牽引。如:「牽曳」、「拖曳」。《說文解字.申部》:「曳,臾曳也。」清.段玉裁.注:「臾曳雙聲,猶牽引也。」《莊子.秋水》:「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隋書.卷四八.列傳.楊素》:「家僮數千,後庭妓妾曳綺羅者以千數。」

2. 飄搖。如:「搖曳」。南朝宋.顏延之〈應詔觀北湖田收〉詩:「陽陸團精氣,陰谷曳寒煙。」宋.曹冠〈霜天曉角.小雨濛濛〉詞:「小雨濛濛。輕煙舞曳風。」

3. 困頓。《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貧而不衰,賤而不恨,年雖疲曳,猶庶幾名賢之風。」唐.李賢.注:「曳,猶頓也。」

㈡ㄧㄝˋ,ㄧˋ之讀音。

注音: ㈠(語音)ㄧˋ ㈡(讀音)ㄧㄝ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曳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