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戢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ㄍㄜ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3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收斂、收藏。
    【例】戢翼、戢干戈
  2. 止、停止。
    【例】戢怒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將兵器收聚而藏。《說文解字.戈部》:「戢,臧兵也。」《國語.周語上》:「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退功臣而進文吏,戢弓矢而散馬牛。」
2.收斂。《詩經.小雅.鴛鴦》:「鴛鴦在梁,戢其左翼。」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戢秋霜之威,布冬日之愛。」
3.止息。如:「戢怒」。《南史.卷六九.虞荔傳》:「願將軍少戢雷霆,賒其晷刻。」
[名]
姓。如明代有戢如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兵器藏而不用。段注本《說文解字.戈部》:「戢,臧兵也。」《國語.周語上》:「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退功臣而進文吏,戢弓矢而散馬牛。」

2.收斂。《詩經.小雅.鴛鴦》:「鴛鴦在梁,戢其左翼。」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戢秋霜之威,布冬日之愛。」

3.止息。如:「戢怒」。《廣韻.入聲.緝韻》:「戢,止也。斂也。」《左傳.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者也。」《南史.卷六九.列傳.虞荔》:「願將軍少戢雷霆,賒其晷刻。」

4.姓。如明代有戢如止。《字彙.戈部》:「戢,又姓。」

注音: ㄐ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戢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