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釜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古代的一種烹飪器具。即今之鐵鍋。
    【例】破釜沉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古代的一種烹飪器具。即今之鐵鍋。如:「破釜沉舟」。三國魏.曹植〈七步詩〉:「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代一種炊煮食具。即今之鐵鍋。如:「破釜沉舟」。段注本《說文解字.鬲部》:「鬴,鍑屬也。……釜,鬴或从金父聲。」《詩經.召南.采蘋》:「于以湘之,維錡及釜。」漢.毛亨.傳:「錡,釜屬。有足曰錡,無足曰釜。」三國魏.曹植〈七步〉詩:「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三國演義》第四二回:「今劉備釜中之魚,阱中之虎。」

2. 古量器名。戰國齊有「陳純釜」,罈形,容積20.58公升。《左傳.昭公三年》:「豆區釜鍾,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於釜,釜十則鍾。」《管子.國畜》:「歲適凶,則市糴釜十繈,而道有餓民。」

注音: ㄈㄨ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釜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