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瘞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ì |
解釋:
[動] 掩埋。唐.李洞〈斃驢〉詩:「蹇驢秋斃瘞荒田,忍把敲吟舊竹鞭。」《聊齋志異.卷九.愛奴》:「夫人未出閣時,便從服役,夭殂瘞此。」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掩埋。《說文解字.土部》:「瘞,幽薶也。」清.段玉裁.注:「幽者隱也,隱而薶之也。」唐.李洞〈斃驢〉詩:「蹇驢秋斃瘞荒田,忍把敲吟舊竹鞭。」《聊齋志異.卷九.愛奴》:「夫人未出閣時,便從服役,夭殂瘞此。」 2. 藏。《玉篇.疒部》:「瘞,幽也,藏也。」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一折:「且沉山瘞影,被褐藏輝。高挂著馮驩囊裡鋏,牢收了朱亥袖中鎚。」 3. 「瘞薶」:祭地之禮。《爾雅.釋天》:「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瘞薶。」 4. 墓也。《後漢書.卷八一.獨行列傳.范式》:「時式出行適還,省書見瘞,愴然感之,向墳揖哭,以為死友。」《晉書.卷九八.列傳.王敦》:「有司議曰:『王敦滔天作逆,有無君之心,宜依崔杼、王凌故事,剖棺戮尸,以彰元惡。』於是發瘞出尸,焚其衣冠,跽而刑之。」 |
|
注音: | ㄧ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瘞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