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撅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ㄑㄧㄠˊㄑㄧˇㄖㄨˊ:「ㄐㄩㄝㄗㄨㄟˇ」、「ㄐㄩㄝㄨㄟˇㄅ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撅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uē
解釋:
  1. 翹起。
    【例】撅嘴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uē
解釋:
[動]
1.翹起。如:「撅嘴」。《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忽見一個喜鵲飛了來,落在房簷上,對著她撅著尾巴。」
2.折斷。如:「他撅了一根樹枝。」
3.擊、攻擊。《新唐書.卷一○五.褚遂良傳》:「昔侯君集、李靖皆庸人爾,猶能撅高昌,纓突厥。」
4.挖掘。漢.王充《論衡.效力》:「鑿所以入木者,槌叩之也;鍤所以能撅地者,跖蹈之也。」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三折:「蠟打的鍬兒怎撅就的坑。」
[形]
倔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有那個撅老頭子,這些閒雜人也到不了跟前。」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用手把東西撥在一起。段注本《說文解字.手部》:「撅,以手有所杷也。」

2. 揭起。《集韻.去聲.祭韻》:「撅,揭也。」《禮記.內則》:「不涉不撅。」漢.鄭玄.注:「撅,揭衣也。」

3. 挖掘。漢.王充《論衡.效力》:「鑿所以入木者,槌叩之也;鍤所以能撅地者,跖蹈之也。」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三折:「蠟打的鍬兒怎撅就的坑。」

4. 折斷。如:「他撅了一根樹枝。」

5. 擊、攻擊。《新唐書.卷一○五.列傳.褚遂良》:「昔侯君集、李靖皆庸人爾,猶能撅高昌,纓突厥。」

6. 倔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有那個撅老頭子,這些閒雜人也到不了跟前。」

7. 翹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忽見一個喜鵲飛了來,落在房簷上,對著她撅著尾巴。」《醒世姻緣傳》第三回:「兒淚眼愁眉,養娘婢女,搬脣撅嘴。大眼看小眼,說了幾句淡話。」

注音: ㄐㄩㄝ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撅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