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陶淑範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曾鉅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陶淑範(1898~),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十五歲入學,民國七年(1918)隨兄到北京,進入北京女子師範學校就讀,至十年(1921)畢業,在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小學任教,直到退休。一九五○年被選為中國教育工會代表大會常務委員;一九五二年被評為北京市模範教育工作者,同年九月任二附小副校長。一九五四年起,連續三屆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一九五六年,二附小選為全國重點小學,改名北京第二實驗小學。一九六○年任校長;一九六五年退休。一九七八年,當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五屆委員,擔任北京實驗二小顧問。
  陶氏重視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為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和習慣,她認為該校孩子們從自我服務做起,逐步學會自己照料自己,自己管理自己。陶氏和教師們制定了「勞動範圍表」,從一年級洗手帕、壘被子,二年級縫扣子、梳辮子,到六年級增加一些適當的公益勞動,每一項都定得十分具體,要求學生按規定去做。在教學工作上,她堅持走實驗,改革之路。在她領導下,漢語拼音方案的教學,經過試驗,總結出一套新方法,吸引全國許多中小學教師前來觀摩學習。陶氏熱愛學生,她說:「不愛學生的教師不是好老師。」她反對懲罰學生,主張用說服的方法,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感化學生。在數十年的教育生涯中,身體力行,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關心每個學生的成長,親自做差生的轉化工作,以慈母的愛心打開一把把「銹鎖」。陶氏關愛教師,照顧教師,她說「不愛教師的校長,不算好校長」。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陶淑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