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剽牛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iao Niu Wu
作者: 巫允明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獨龍族民間舞蹈。流傳於雲南省貢山縣獨龍河流域河谷的獨龍族聚居村寨。該舞蹈源於獨龍族早期宰殺牛後,帶有祭祀性的圓圈舞蹈。有《剽牛鍋莊》的俗稱。獨龍音譯為:〈德魯色勒墨〉。每當過獨龍族新年時,人們都要舉行剽牛祭祀活動。屆時,將牛拴在空場的宰牛柱上,由兩名少女將本民族紡織的條紋土布披於牛背,並在牛角上纏珠鏈飾物、牛前擺放祭品後,便開始進行祭祀。活動主持者在點燃植物燻煙後,面向東方進行禱告。禱告畢,由另一男子以鋒利竹槍或梭鏢刺入牛心臟,牛死倒地後,即由主持者進行占卜,然後割下一塊牛肉交與村寨老者,老者將牛肉放於肩上,圍牛繞場行走、作舞。此時村民隨之起舞並歌唱,使節日的歡樂氣氛達到最高潮。現剽牛活動已很少進行,但舉行剽牛活動時的祭祀性圓圈舞不但保留了下來,而且成為年節或喜慶時的自娛性舞蹈。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剽牛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