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秧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ㄠˋㄇㄧㄠˊㄖㄨˊ:「ㄉㄠˋㄧㄤ」、「ㄔㄚㄧㄤ」、「ㄧㄤㄊㄧㄢˊ」、「ㄧㄤㄇㄧㄠˊ」。
  2. ㄈㄢˋㄔㄥㄧˋㄅㄢㄓˊㄨˋ˙ㄉㄜㄧㄡˋㄇㄧㄠˊㄖㄨˊ:「ㄕㄨˋㄧㄤ」、「ㄏㄨㄚㄧㄤ」、「ㄘㄞˋㄧㄤ」。
  3. ㄔㄨㄕㄥ˙ㄉㄜㄉㄨㄥˋㄨˋㄖㄨˊ:「ㄩˊㄧㄤ」、「ㄓㄨㄧㄤ」。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秧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āng
解釋:
  1. 植物的幼苗。
    【例】樹秧、白菜秧 △秧兒
  2. 特指稻子的幼苗。
    【例】插秧、秧田、秧苗
  3. 初生的動物。
    【例】魚秧、豬秧 △秧子
  4. 某些植物的莖。
    【例】豆秧、瓜秧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āng
解釋:
[名]
1.稻苗。《說文解字.禾部》「秧」字.清.段玉裁.注:「秧,今俗謂稻之初生者曰秧。」如:「插秧」。唐.張籍〈江村行〉:「江南熱旱天氣毒,雨中移秧顏色鮮。」
2.植物的幼苗。如:「樹秧」、「花秧」。也稱為「秧兒」。
3.初生的動物。如:「魚秧」、「豬秧」。也稱為「秧子」。
4.某些植物的莖。如:「豆秧」、「瓜秧」。
[動]
培養、栽種。如:「秧幾棵花」、「秧一盆魚」。唐.元稹〈紀懷贈李六戶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韻〉:「躡屐看秧稻,敲船和採菱。」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稻子的幼苗。
同義詞: 秧仔
音讀: ia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io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秧仔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