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隗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ㄈㄨˋ
  • 部首外筆畫 10
  • 總筆畫 13
  • 漢語拼音 wě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ěi
解釋:
[形]
高。同「嵬」。《說文解字.𨸏部》:「隗,高也。」
[名]
姓。如漢代有隗囂。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陮隗」:高峻貌。段注本《說文解字.𨸏部》:「隗,陮隗也。」《廣韻.上聲.賄韻》:「(隗),陮隗,高也。」《正字通.阜部》:「隗,隗訓陮隗也。……《說文.山部》有崔嵬,高義,當从山。」《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駮交錯而曼衍兮,㟎𡽁隗虖其相嬰。」唐.顏師古.注:「𡽁隗,猶崔嵬。」亦作「𡽁隗」、「崔嵬」、「崔巍」。

2. 傾頹、倒塌。晉.戴逵〈酒讚〉:「醇醪之興,與理不乖。古人既陶,至樂乃開。有客乘之,隗若山頽。」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3. 姓。如漢代有隗囂。《廣韻.上聲.賄韻》:「(隗),亦姓,出天水。」

注音: ㄨㄟ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隗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