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假設演繹思考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ypothetical-Deductive Thought
作者: 張景媛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從認知發展的觀點來看,兒童進入青少年階段(約十一歲左右)時,其認知發展已達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所謂的形式運思期,已有能力進行抽象思考。進入形式運思期的青少年的思考特徵是能處理真實的和假設的情境,能對問題做不同的假設,並反覆思考,經由邏輯推理、分析,進而解決問題。這種思考方式稱為「假設演繹思考」。在培養學生思考能力時,有以下幾個步驟可供參考:提供有解的適當問題、養成分析問題的習慣、善加辨別與運用蒐集到的資料、學習陳述假設的方法、鼓勵驗證假設的態度和審慎的下結論等。在學習陳述假設的方法中,根據已有的理論來陳述假設的方式較常採用;它們大多是以公認的事實或理論為依據,經推理或演繹的方式來陳述假設。這種假設演繹思考方式只是獲得暫時性的結論,並非得到真正的結果。假設可能變成結論,但是必須經過驗證的步驟才能獲得較為可信的結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假設演繹思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