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婚姻市場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arriage Market
作者: 謝庭菊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歐洲農村自古以來有所謂展示待嫁女兒的習俗,通常利用商會或牲畜買賣的巿集,請閨女們表演,此項活動與成年禮的意義極為相似,且保有劇場的傳統。因此在所謂「婚姻巿場」的場合中,人們盛裝參與表演,並且和所選擇的伴侶共舞。在匈牙利或羅馬尼亞等國家中,權威主義的介入企圖改變在非洲眾所周知的傳統尋妻及買賣妻子的習俗。在奈及利亞(Nigeria)曾經有會議討論該地現代購妻的方式。取代好萊塢式的「審判、錯誤、贍養費」模式,以分期購物式的買賣妻子的辦法可能回歸於奈及利亞。依據倫敦每日郵報 1955年7月23日報導:當一個政府委員會在調查給付予新娘父母的時價後,建議固定價格約在30鎊左右,並且回到分期付款的方式。因為戰時經濟的反應已改變市場價值觀,戰後的婚姻市場價格明顯的上漲。當然這是因為軍人們於戰後返鄉,已擁有充裕的錢以現金購妻,而且給付超過一般比率的價格。委員會在1955年7月22日的報告中說明:「每個男人現在應以市場統一買賣妻子的價格為準。」當地的慶典舞蹈也增加規模及經費;但政府委員會只有用更多的規定、或想出更多的許可證來節制,但舞者及鼓手們仍舊可以得到優渥的待遇。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婚姻市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