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耙 - 教育百科
ˊ
播放
ˇ
部 + 4 畫 = 10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一種農具。有一排尖齒,用來劃破土塊。如:「刀耙」、「釘齒耙」、「圓盤耙」。
  2. 使用耙子整平土地,或將穀物聚集、散開。如:「耙土」、「他將晒穀場上的穀子耙開來晒。」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耙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一種簡單的舊式農具。由一條橫木上附平排尖齒,加上長柄構成,用來使地面土塊平整、地上物聚攏或散開。耙頭尖齒部分亦見鐵製。 ◎
  2. 一種機械化的農具,為耙地所用的作業機。種類頗多,主要有圓盤耙、彈簧耙、釘齒耙、迴轉耕耘器、刀耙等。
  3. 使用耙子平整土地,或將穀物聚攏、散開。
    【例】他將晒穀場上的穀子耙開來晒。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一種簡單的舊式農具,由一條橫木上附平排尖齒(鐵齒或木齒),加上長柄構成,可使地面土塊平整、地上物聚攏或散開。
2.一種機械化的農具,為耙地所用的作業機,種類頗多,主要有圓盤耙、彈簧耙、釘齒耙、迴轉耕耘器、刀耙等。
[動]
使用耙子平整土地,或將穀物聚攏、散開。如:「把這塊地耙鬆之後,就可種些蔬菜或水果。」「他將晒穀場上的穀子耙開了晒。」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一種用來整平地面土塊的舊式農具,亦可用於推送地上物使聚攏或散開,由一條橫木上附平排尖齒,加上長柄構成。
    例如:竹耙 tik-pê(竹製的耙子)。
  2. [動] 使用耙子將土翻平,或將東西聚攏、散開。
    例如:共草仔耙倚來。Kā tsháu-á pê uá--lâi. (把草耙攏過來。)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一種用來使地面土塊平整或地上物聚攏、散開的舊式農具,由一條橫木上附平排尖齒,加上長柄構成。
    例如:牛犁耙,無半項會。Gû lê pē, bô-puànn-hāng ē. (農事必須的牛、犁、耙,沒有一樣會。比喻對農事一竅不通。)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耙仔割耙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