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譎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ué
解釋:
  1. 奇異、怪異。
    【例】詭譎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ué
解釋:
[形]
1.欺詐的。
2.奇異、怪異。如:「詭譎」。《紅樓夢》第五回:「惟嫡孫寶玉一人,秉性乖張,生情怪譎。」
[動]
1.欺騙。《韓非子.孤憤》:「主失勢而臣得國,主更稱蕃臣,而相室剖符,此人臣之所以譎主便私也。」
2.決斷。《荀子.儒效》:「若夫譎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副]
隱諱而不直言。如:「譎諫」。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宗經》:「藻辭譎喻,溫柔在誦。」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iat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欺騙。《說文解字.言部》:「譎,權詐也。」《韓非子.孤憤》:「主失勢而臣得國,主更稱蕃臣,而相室剖符,此人臣之所以譎主便私也。」《三國演義》第六五回:「吾以仁義待人,不施譎詐。」

2. 奇特、怪誕。如:「詭異」。《三國演義》第三三回:「曹操為人詭譎,薄待吾等,吾今還扶舊主,可疾開門相納。」《紅樓夢》第五回:「惟嫡孫寶玉一人,秉性乖張,生情怪譎。」

3. 隱諱而不直言。《詩經.周南.關雎.序》:「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宗經》:「藻辭譎喻,溫柔在誦。」

4. 決斷。通「決」。《荀子.儒效》:「若夫譎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注音: ㄐㄩㄝ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譎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