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五段教學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ive Formal Steps
作者: 李咏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德國的教育家赫爾巴特(J.F. Herbart, 1776~1841)倡導階段教學法,教學過程循著一定階段,以啟發學生的思想,增進系統的知識和培養推理的能力為目的。赫氏的階段教學法原只有四段-明瞭、聯合、系統和方法,後經由齊勒(T. Ziller, 1817~1882)和其弟子賴恩(W. Rein, 1847~1929)兩次的修訂,遂成為正式的五段教學法。茲分別將每一階段的教導原則綜述如下:
1.準備(preparation)。教師在此階段應設法了解學生的特質和程度,決定要教的教材、預估學習者聯結新舊教材的統覺過程、設計引起動機的活動等。2.提示(presentation)。教師以講述和說明的方式,提綱挈領的、有次序的提示教材重點。3.比較或抽象(comparision or abstract)。透過師生的互動,刺激學生將新教材與舊經驗相互比較或聯合,以發現原則或原因,促進觀念的抽象化。4.總括(generalization)。此階段包括協助學生思維的類化和分化。不同的觀念使之畫分,相同或類似的經驗使之類化,以促進學習者有系統的和統整的吸收教材。5.應用(application)。指導學習者將習得的原理原則或知識,如何應用到實際的情境上,以解決問題。從問題的解決中,以驗證原則或知識的正確性。五段教學法的步驟企圖闡釋最佳教學進程安排的五個步驟,然由於教材性質、教師、學習者和環境的因素相當錯綜複雜,教師可彈性應用此種教法的步驟。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五段教學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