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人道曰為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麗桂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東漢王符(90~165 A.D.)[潛夫論]第三十二篇[本訓]中說:「天道曰施,地道曰化,人道曰為。」天以風霜雨露、陰陽寒暑的自然變化來滋潤萬物,調和萬物,以日月星辰來照耀大地,因此天的功能是普施恩澤。地以土壤山川長養生類,因地的功能是化育萬物。至於人,則能輔佐天地施化萬物,長養生類,使天地的施化功能發揮到極致,因此人的功能叫做作為。把人這種「作為」的功能發揮到極致,王符認為可以「感通陰陽」而引來特殊美好的事物。因此人雖然也是天施地化下的產物。但是卻可以幫助天地施化萬物,將天地施化萬物的功能發揮到最高的地步。透過幫助天地施化萬物的作為,人可以統御萬物,完成了「三才」的圓滿功能。故而可以說人的作為之於天施地化,影響於天施地化,好比坐在車上駕駟馬,在蓬草中吸取日照,人雖是坐在車上、騎在馬上,接受日照,承受著天的施恩,地的化育,但車馬走不走,卻全然操之在我,即在人為。人主觀能動性的作為運轉活絡了車馬運載的事實與功能,使「三才」的功能圓滿無缺地完成,宇宙才能生生不已,沒有了這人的作為,天施地化便成了僵硬的物理現象,不會有更進步的表現和成就。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人道曰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