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他律道德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eteronomous Morality
作者: 徐享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採用觀察實驗法研究兒童的道德發展,發現兒童道德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稱為他律期(heteronomous stage)或他律道德(heteronomous morality)。第二階段則稱為自律期(autonomous stage)或自律道德(autonomous morality)。
  依據皮亞傑之見解,大多數的學前兒童(四~七歲)對道德的看法是遵守規範及服從權威才是對的、好的。這些兒童對行為的對錯或好壞的判斷標準,只重視行為結果而不重視行為動機,故又稱為道德的現實主義(moral realism)。
  在道德發展第一階段他律期的兒童傾向於盲目服從權威,尤其服從父母或教師的話。在遇到道德判斷的情境時,不能考慮到情境因素;對過失行為的道德判斷,也僅就行為結果的大小錯誤來判斷,不會依據犯過的人是否「故意的」的內在動機來判斷。要到了自律道德期,才能考慮情境因素及個人內在動機來判斷道德行為之對錯。這是受到個體認知發展因素所影響。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他律道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