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噤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ì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噤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ìn |
解釋:
[動] 閉嘴不作聲。如:「噤若寒蟬」、「噤口不語」。《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復言也。」 [名] 因受驚或受寒而身體顫抖的現象。如:「凍噤」、「打了個寒噤」。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噤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閉嘴不作聲。如:「噤若寒蟬」、「噤口不語」。《說文解字.口部》:「噤,口閉也。」《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列傳.鼂錯》:「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復言也。」唐.杜甫〈後苦寒〉詩二首之一:「元猿口噤不能嘯,白鵠翅垂眼流血。」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折:「噤聲,俺家三世無犯法之男。」 2. 關閉。《文選.潘岳.西征賦》:「或開關以延敵,競逐遯逃以奔竄;有噤門而莫啟,不窺兵於山外。」唐.李善.注:「噤,亦閉也。」 3. 因受驚、寒冷而顫抖口閉。如:「凍噤」。《西遊記》第二五回:「卻又打我的化身,所以我真身打噤。」《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饒鴻生早已打了兩個寒噤,半句話都說不出。」 4. 心悶。元.喬吉〈雙調.水仙子.冷無香柳絮撲將來〉曲:「冷無香柳絮撲將來,凍成片梨花拂不開,大灰泥漫了三千界。銀稜了東大海,探梅的心噤難捱。」 |
|
注音: | ㄐㄧㄣ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噤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