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傳遞 - 教育百科
資 | |
訊 | |
傳 | |
遞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information transfer |
作者: | 唐牧群 |
日期: | 2012年10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資訊傳遞為資訊從資訊源流動至資訊接收端的過程,透過資訊傳遞,人們得以互相溝通、交換訊息。1948年Shannon提出的資訊理論便呈現資訊從資訊源到資訊端的傳遞過程,在資訊傳遞的過程中涉及三個元素的動態互動:使用者、資訊源與中間媒介。Shannon所關切的議題在於以最有效的方式,將資訊中由甲方傳遞的資訊能夠完整讓乙方複製,其目標在於傳遞過程中的效率與效能,與傳播學所關注的意義的「再現」與詮釋為完全不同的取徑。Shannon所關切的資訊傳遞,主要在於某一資訊管道所能夠經由編碼、解碼的方式所傳遞的資訊量,他以事件出現的機率來定義資訊量,與熱力學中熵的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從資訊傳遞的角度來看科學的演進,一個事件所產生的資訊量是由其所能帶來的意外或驚喜程度(surprise),一個事件的出現頻率越低,當其實際發生時,所產生的資訊量也越大。以學術傳播中為例,一個科學發現的價值,往往取決於它給當時學術社群所帶來的意外程度,意外程度越高,代表這個發現與當時學術界共識相扞格,對學術界的衝擊越大,其學術發展之貢獻也越大。Shannon, C. E. & Weaver, W.(1949).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Urbana, Illino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
|
參考資料: Shannon, C. E. & Weaver, W.(1949).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Urbana, Illino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資訊傳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