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表現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ì wǒ biǎo xiàn |
解釋:
展現自己的優點,突顯自身的風格。如:「他雖然多才多藝,但因太愛自我表現,反而破壞了團隊的和諧。」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自我表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Self-Exhibition |
作者: | 但昭偉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的特質、能力或任何以為足以炫示的稱「自我表現」。自我表現也指假想有人在場的情況下展現自己的特質或能力。 心理學家認為自我表現通常是起於個體自發性的自然衝動或反射性的自然衝動。動物在求偶時展現自己的生理特徵,以求獲得異性的注意,即是一例。 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中,自我表現是獲取別人認識和肯定自我的一種方式。透過這種行動,可以讓別人注意到自己的特質和能力。在自我表現的最高形式中,表現自我者不需要實際的觀眾在場,只要設想有觀眾在場即可,有許多的藝術創造即是此種形式的自我表現。 自我表現的方式很多,舉凡肢體動作、音樂、文學、歌唱、建築或各種人類活動都是自我表現的媒介。 在教育理念當中,教育的自然主義比較鼓勵學生自我表現,因為認為自然而發的自我表現是好的、具有高的價值。西方、尤其民主國家多注重自我表現以求為人所知。中國傳統卻重視含蓄,不求自我表現,而是等待別人發現自己的長處,現在這種觀點已有改變。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自我表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