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同元素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dentical Elements Theory
作者: 張景媛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同元素論為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E.L. Thorndike)所提出。此項理論認為新舊兩種學習情境因為具有相同的元素,才使得舊學習的效果能遷移到新學習中。而且相同的元素越多,遷移的量也就越多。反之,若是相同的元素越少,遷移的效果也就越差。若是新舊學習之間沒有任何共同元素存在,則無學習遷移的可能。
  桑代克之所以會提出同元素論,是因曾研究拉丁文的學習是否會遷移到其他的學科。結果發現學過拉丁文的學生並不見得比沒有學過拉丁文的學生有較好的學業成績。因此桑代克認為十八世紀所流行的形式訓練說(formal discipline theory)強調發展一般性的技能就可遷移到其他不同的領域,無法獲得證據。
  由於桑代克的同元素論在教育上產生很大的影響,對以後學校在課程安排及教材選擇上都產生了很大的衝擊。桑代克的研究讓教育學者了解到若是希望學生學到某些方面的知識或技能,教師就應該用這一方面的問題來教他們。譬如教師若想教會學生作文,就不應該教他們做數學問題,而應該直接教寫作技巧。唯有特定的學習才會產生特定的遷移。由於同元素論的影響,使得今日的學校都能重視實用科學的課程,教材的安排也多與未來實際應用的相配合,而不再只做些徒具形式的訓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同元素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