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克拉科維克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Krakoviak
作者: 張麗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為一種波蘭之雙人舞,根據1510年之史料,《克拉科維克舞》起源於克拉科夫(Krakov)地區,當地人民皆諳此舞。其後為貴族所採用,舞蹈型式精緻化。目前波蘭全國各地皆有此舞。在輕快之2/4節拍音樂中,男女多對,舞成圓形;男方以右臂環繞女方之腰,女方以左手置於男方右肩之上。多對男女先圍成一大圓形,然後前後各列成一行,最後再變為圓形。舞時並有唱反諷性或讚美性之歌曲以為伴奏,有時亦唱歌。舞步則隨不同之歌曲而變化。此種舞步亦可由一對男女表演,表演時動作更為戲劇化。男舞者之鞋跟,鑲以金屬,腰帶上繫有銅鈴或銀鈴;舞時叮噹作響,成為舞蹈之節拍。舞者之服裝則多采多姿,女舞者著印花裙,白色上衣,外罩黃色背心,足登紅色長靴,頭戴花飾,綴有長絲帶。男舞者著條紋褲,足登長靴,身穿綴有穗子之長衫,頭戴一邊綴有孔雀羽毛紅帽。《克拉科維克舞》之服飾□扮於1839年,因著名女舞者芬妮.愛斯勒(Fanny Elssler)在倫敦皇家劇院表演芭蕾舞劇《吉普塞人》(La Gypsy)獲得極大成功後,聲名大噪。因當代出版物中登出的照片,可以看出愛斯勒之酒肉商人(Vivandiere)服裝,身著藍裙及束胸上衣,足登鑲金屬後跟之靴子,在其表演地蘇格蘭之愛丁堡城堡前舞蹈之鏡頭。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克拉科維克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