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科學 - 教育百科
前 | |
科 | |
學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re-Science |
作者: | 古智雄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前科學意指科學發展初期,一種各家競爭、缺乏共同一致看法的局面;但是林立的學派也可以說都是「科學的」,其區別只是在於各學派觀察世界與從事科學活動的方式是不可共量的,換言之,就是孔恩所稱的前典範時期的科學,這一時期的特徵是百家爭鳴,各學派互相競爭,每一學派都受到極類似「典範」(Paradigm)的東西在指導,每家學說都被迫從頭由基礎開始建造它的舞臺,這種模式在成熟科學中是不會出現的。 孔恩(T.S. Kuhn)以族類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來描述前科學時期的發展模式,族類相似性意指一門科學在大家都接受的典範出現以前的發展模式,在此一時期從事此一門科學研究的從業人員對於研究的對象,可能具有某些相同的哲學觀,這一哲學觀還主導了當時全部的科學研究,而且此一觀念也都是科學理論的一部分,這些理論部分由觀察及實驗所衍生,又反過來決定研究者的研究題材與詮釋方法;然而,雖然大家做的研究都有相同的對象,而且大家都讀過同行的著作,但是他們之間只不過是看法相似而已。 例如十八世紀前半的電學研究史,就是一個較為具體也較為著名的例子,在那時期,幾乎任何一位從事電學研究的人,對於電的本質都有獨特的看法,但這些林林總總對於電的觀念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即它們都部分導源於某一形式的機械─粒子哲學(Mechanico-corpuscular philosophy),這一哲學觀主導了當時全部的科學研究,雖然大家做的實驗都與電有關,也讀過同行的著作,但彼此的看法只是狀似而已,這是前科學時期發展模式的重要特徵。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前科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