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書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hì shū |
解釋:
古代皇帝頒布的一種命令。指赦令、贖令之類。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詔策》:「漢初定儀則,則命有四品: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敕。」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制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詠仁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制書為中國古代帝王的一種詔令文書。先秦時期,凡天子、諸侯、國君的講話,皆稱作命(命書)、誥、誓。命即命令,誥即政令,誓即軍令。秦併天下,改命為制。制書作為皇帝專用的一種文書自秦始皇開始。漢承秦制,進一步規範了詔令文書種類。[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建武元年李賢注引「漢制度」:「帝之下書有四: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誡敕…制書者,帝者制度之命。」唐宋以後,制書主要用於任免高級官爵或頒布重要政令。明代制書用於對個別官員有所宣告。清代制書稱作制辭。[清會典卷2]:「凡大典禮,宣示百寮,則有制辭」。制辭大體有兩類:一是制辭本身即是獨立的文書,如皇帝祭祀天地、舉行婚禮時所頌布的制辭;二是制辭並不是獨立的文書,而是作為某件文書的弁言,其開端皆為「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如用於封贈或訓誡官員的誥命、敕命,殿試所命之策論題、皇帝頒布殿試之金榜等,皆用制辭。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制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