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原案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yuán à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uán àn
解釋:
  1. 原先的議案內容。
    【例】這件事經過多次討論,仍舊維持原案,不做任何更動。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原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uán àn
解釋:
原先的議案內容。如:「這件事經過多次討論,最後仍舊維持原案,不做任何更動。」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原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rotocol
作者: 劉威德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原案是一種書面記錄,通常是在從事質的研究時,受訪者在接受深度訪談之後,由研究者將訪談的內容轉譯成詳實的書面文件,以供協助研究者進行分析之用。一九七○年代之後,認知心理學家常利用認知內容分析法及工作分析法,來分析專家或那些具有長期學習經驗的特定領域知識技能的人在進行實作表現時所需的知能。通常係將某學科領域的人分為專家與生手兩組,然後採用有聲思考(thinking aloud)的方式讓被訪談者一邊進行某種作業(如數學解題),一邊說出自己的思考狀態。研究者則經同意之後予以錄音或錄影,然後再從這些有聲思考的口語原案(verbal protocol)中,尋找被訪談者的知識結構。如此,便可看出什麼是知能優秀的專家所知道而一般生手所缺少的知能。原案在這項工作中所發揮的功能即是提供了在思考歷程或反應過程之中的詳實事件資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原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