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標準參照測驗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riterion-Referenced Evaluation
作者: 簡茂發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標準參照測驗,指在實施測驗之前即已將標準訂好,施測後只需根據預定的標準來解釋所測得的分數,從而判定是否達到事先已預定的標準,凡是達到此標準者,即可稱為「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而未達到此標準者,則稱為「非精熟學習」。
  編製標準參照測驗,要有明確的內容範圍以及能具體表現該內容範圍的行為校標,以便能適當地評量學生學習的程度。如能力本位測驗即屬於標準參照測驗之一種。標準參照測驗不需建立常模,其主要目的是在於了解學生真正學會的程度,已經學到些什麼或能做些什麼,所重視的是學生是否已學會某項知識或技能,學習是否有什麼困難,以及學習已經達到教學目標中的哪一個層次。其主要的功能在於診斷學生學習困難的所在,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的情形,並進而改進其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和學習效果。
  標準參照測驗的結果不以常模來解釋個人得分的意義,不比較個別得分的高低,只看個人的成績是否達到預定的標準。與此相對的是常模參照測驗(norm-referenced test)。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標準參照測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