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藏書零增長理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舒惠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藏書零增長理論亦稱藏書穩定狀態理論。它產生於1970年代,1974年由美國的丹尼爾(G. Daniel)在他發表的題為〔向亞歷山大告別〕的著名論文中,首先提出了學院圖書館藏書零增長(Zero Growth)概念,後經英國圖書館學家阿金森(Atkinson)等人進一步闌揚。
  該理論產生的背景是圖書經費嚴重不足,現代出版物激增,大量文獻湧進圖書館,使圖書館面臨書庫空間緊張,設備短缺和人力不足、藏書利用率降低等一系列嚴重問題。為探討解決這些現實問題,提出了控制藏書增長的觀點理論。這個理論的基本內容是「一個有一定規模的圖書館,在藏書發展到一定數量時,其資料應相應於採購的速度減少。」(阿金森報告)這就是說,圖書館在藏書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就應當控制其增長速度,亦即藉助淘汰工作,使被淘汰圖書的數量與新到館圖書的數量互相抵銷,從而使藏書實際增長等於零、藏書零增長理論本身還不夠完善,不夠成熟,尚有待於充實發展。但它所提出的問題引起了圖書館界的警覺與注意。從總體思想上來看,它確實包含著許多積極合理的因素,即圖書館不應盲目追求藏書數量,藏書發展要保持相對平衡和穩定。而進行藏書汰舊,開展藏書協作,實行資源共享,是實現藏書穩定狀態的重要條件。這些都是圖書館發展所要借鑒和付之實踐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藏書零增長理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