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多孔新燈魚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多孔新燈魚
英文名: Neoscopelus porosus
描述:
背鰭 12-13;臀鰭 11-13;胸鰭 16-17;腹鰭 9;尾鰭 19。側線鱗 34。鰓耙 16-17 ( 4+12-13)。椎骨 30。體中等大,側扁。頭較大,頭長大於頭高,側扁;頭頂稍平。吻中等長,吻長大於眼徑。眼側上位,中等大小,瞳孔約為眼徑之半。眼間距大於眼徑。鼻孔每側一對,前鼻孔圓形,具發達的鼻瓣;後鼻孔較大,為新月形。口大,端上位,口裂斜;上頜骨後部擴大,末端略超過眼後緣;下頜稍長於上頜。兩頜口緣有細小齒,犁骨、腭骨齒成帶狀。口腔黑色。假鰓發達。鰓耙長,側扁,邊緣具鋸齒。腹腔黑色。鰓孔大,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蓋骨薄。鰓被架9。尾柄寬和側扁。肛門位於臀鰭前方。 頰部、體被大圓鱗,極易脫落。側線完整,自鰓蓋後上方始,向後往下彎,背鰭下方其彎度較大,延至尾鰭基。背鰭位於體背中部之前,與腹鰭互為相對,其基底長略大於臀鰭基底長。脂鰭位於臀鰭後部的上方。臀鰭中等大,位於體的後部。胸鰭長,末端可超越腹鰭基部,但不達肛門。腹鰭較小,末端不達肛門。尾鰭叉狀,尾鰭前具數根弱棘。 甲醛液浸標本體呈灰褐色,背、腹部顏色較深。眼及鰓蓋部深灰色。瞳孔深茶色。各鰭無色。 發光器:峽部發光器 (Is) 8個,沿峽部側緣直線排列。 體側位發光器(LO) 4 列:其中 ( LO1 ) 4個; ( LO2 ) 10-11個; ( LO3 ) 9-10個; ( LO4 ) 12-13個,共計36-37個,從胸鰭基部上方起至尾柄後部 。 胸部發光器(PO) 9 個,從峽部後方至腹鰭基的前方。腹鰭至尾鰭間發光器(Vc) 23個,由腹鰭基後方至尾柄後部,其中腹鰭基後方至臀鰭起點間10個;臀鰭基部上方6個;尾柄7個。腹鰭前位發光器( Av) 9 個,位於胸部發光器(PO)的下側,前面 2 個較小。前部正中線發光器(Am) 18-19 個,位於體腹側前部正中線至肛門前方,前面2-3個較小;腹鰭起點至肛門前方為7個。後部正中線發光器(Pm)4個,位於臀鰭後方腹側正中線,此列發光器較小。胸鰭下方發光器(PVO) 3 個,位於胸鰭基的後下方,三者略成一淺凹弧形。腹鰭附屬發光器(AVO)1-2個,位於腹鰭基之前,發光器都很小。腹鰭發光器(VO) 1個,位於腹鰭基後方的中部。肛門周圍發光器(Ca) 8個,位於肛門四周有4個;臀鰭起點前方有4個,後面2個。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海域,包括西澳大利亞、南中國海及日本等海域。臺灣發現於西南部海域。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