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虜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ㄏㄨ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3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ㄨㄛㄓㄨˋㄑㄧㄣˊㄏㄨㄛˋㄖㄨˊ:「ㄌㄨˇㄏㄨㄛˋ」。
  2. ㄑㄧㄤˊㄑㄩˇㄌㄩㄝˋㄉㄨㄛˊㄊㄨㄥˊㄌㄨˇ」。ㄖㄨˊ:「ㄐㄧㄢㄧㄣˊㄌㄨˇㄌㄩㄝˋ」。
  3. ㄓㄢˋㄓㄥㄓㄨㄥㄑㄧㄣˊㄏㄨㄛˋ˙ㄉㄜㄉㄧˊㄖㄣˊㄖㄨˊ:「ㄈㄨˊㄌㄨˇ」。
  4. ㄉㄨㄟˋㄉㄧˊㄖㄣˊㄑㄧㄥㄨˇ˙ㄉㄜㄔㄥㄏㄨㄖㄨˊ:「ㄏㄨˊㄌㄨ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虜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捉住、擒獲。
    【例】虜獲
  2. 搶奪、掠取。同「擄」。
    【例】姦淫虜掠
  3. 爭戰中俘獲的敵人。
    【例】俘虜
  4. 對敵人輕蔑的稱呼。
    【例】胡虜、韃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捉住、擒獲。《說文解字.毌部》:「虜,獲也。」《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於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
2.搶奪、掠取。《史記.卷一○八.韓長孺傳》:「匈奴虜略千餘人及畜產而去。」晉.張載〈七哀詩〉二首之一:「珠柙離玉體,珍寶見剽虜。」
[名]
1.爭戰中俘獲的敵人。如:「俘虜」。《詩經.大雅.常武》:「鋪敦淮濆,仍執醜虜。」
2.奴隸、僕人。《韓非子.說難》:「伊尹為宰,百里奚為虜。」《史記.卷八七.李斯傳》:「慈母有敗子而嚴家無格虜。」
3.對敵人輕蔑的稱呼。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喻世明言.卷三十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官府只慮我北去通虜,決不疑在近地。」
注音:
漢語拼音: luǒ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ㄌㄨˇ

1. 捉住、擒獲。《說文解字.毌部》:「虜,獲也。」《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於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晉書.卷六二.列傳.祖逖》:「幸哉遺黎免俘虜,三辰既朗遇慈父。」

2. 俘虜。《玉篇.毌部》:「虜,戰獲俘虜也。」《詩經.大雅.常武》:「鋪敦淮濆,仍執醜虜。」唐.白居易〈李陵論〉:「屈身於夷狄,束手為俘虜。」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五折:「我成則為王,敗則為虜。事已至此,惟求早死而已。」

3. 奴隸、僕人。《韓非子.說難》:「伊尹為宰,百里奚為虜。」《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慈母有敗子而嚴家無格虜。」《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凡殖貨財產,貴其能施賑也,否則守錢虜耳。」

4. 搶奪、掠取。《史記.卷一○八.韓長孺列傳》:「匈奴虜略千餘人及畜產而去。」晉.張載〈七哀〉詩二首之一:「珠柙離玉體,珍寶見剽虜。」《三國志平話》卷上:「隨到處,竭家盡起,不從者,殺伐討虜,漢家天下,三停佔了二停。」

5. 對敵人之蔑稱。《墨子.號令》:「諸取當者,必取寇虜,乃聽之。」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官府只慮我北去通虜,決不疑在近地。」

6. 泛指外族。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佔花魁》:「擔渴擔飢擔勞苦,此行誰是家鄉;叫天叫地叫祖宗,惟願不逢韃虜。」

㈡ㄌㄨㄛˇ,ㄌㄨˇ之又音。

注音: ㈠ㄌㄨˇ ㈡(又音)ㄌㄨㄛ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虜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