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存取時間間隙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ccess time gap
日期: 2003年6月
出處: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儲存記憶體,對指定位址發出進行資料寫入或讀出的指令後一直到實際完成該動作所需要時間,以毫秒(ms)、微秒(μs)或奈秒(ns)表示。由於儲存體構造之不同,存取時間可分為與位址無關即固定不變者以及位址相關兩種。在磁碟機系統有下列因素影響從記憶體取出資料並送達呼叫裝置處所需時間:
(1)尋覓時間(seek time):將讀寫頭移至磁碟或光碟的特定軌道所需時間。
(2)安頓時間(settle time):使讀寫頭安定所需時間。
(3)潛伏時間(latency):要讀寫的磁軌或扇區旋轉到磁頭下面所需時間。
(4)傳送時間(transfer time):傳送資料至主機或指定位址。這些時間之區分如下圖所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存取時間間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