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育審議會(日本)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楊思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日本教育審議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政府內閣總理大臣的教育政策諮詢機關,於昭和十二年(1937)設置,運作至一九四一年十月為止(官方正式廢止日期為一九四二年五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教育改革內容都依照這個審議會的建議報告而實施的。
  依據當時頒布的組織規章,審議會定位在內閣總理大臣之下,作為其教育革新相關事項的審議諮詢機關。成員包括總裁及委員在內共不超過六十五人,另有臨時委員、幹事長、幹事、書記等。總裁照慣例由樞密院副議長擔任,委員由文部省局長、帝國大學總長、學術界人士及陸海軍次官、內務省人員、帝國議會議員等組成,臨時委員則在必要時由官方公立校長加入。但實質上對審議方向有決定權的幹事長,由文部次官擔任,幹事則由文部省局長及其他部會官員充任。
  會議的運作則有由全部委員組成的總會,而總會則有委託對建議報告案作審查的特別委員會(三十人);至於實際撰寫報告的,則按照不同的案別設置特別委員會及整理委員會(九至十五人)。教育審議會至廢止為止,共開總會十四次,特別委員會六十一次,整理委員會一百六十九次,提出報告七件和建議案四件。
  教育審議會往戰時體制下,由於軍部的干涉與主導,致其審議報告陷入法西斯主義,為總體戰作準備,因此所提改革案充滿著軍國主義色彩。其主要建議,包括青年學校教育的義務化,國民學校的創立,師範學校升格為專科程度等,均在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三年兩年間陸續推行。但由於戰局的惡化,接著日本以戰敗收場,因此其具體成果並未能見到。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育審議會(日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