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班布寇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ambuco
作者: 黎定啟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南美洲哥倫比亞內陸地區的農民舞蹈(Peasant dance)。為一種由一對舞者所跳的求愛舞,有別於沿海地區舞蹈多受非洲文化影響,班布寇融合了印第安及西班牙文化。舞蹈基本動作為腳向前滑擦地面,上身挺直同時向上輕躍,男生不斷地積極追求女生,女生則要「故作姿態」。一來一往之間,並以歌聲相應和,舞蹈一直進行到女生接受男生的追求為止。女生多著色彩鮮豔的荷葉領襯衫,露出雙肩,並搭配長裙。男生則穿襯衫及緊身長褲,腰間並掛把刀(machete)。男女頭上皆戴著帽子,帽下有時也披著頭巾。伴奏樂器為似吉他的Tiple及似曼陀林的Bandola。班布寇的旋律及舞步被喜愛社交舞的人士所採用和改編,也衍生出一種社交舞的形式,三○年代曾風靡於哥倫比亞各大城市間。主要旋律為3/4拍,伴奏為6/8拍,舞步則為「慢、快、快」。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班布寇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