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羅馬的寇利將軍;教皇舞劇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neral Colli in Rome; the Ballt of the Pope
作者: 徐進豐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五幕默劇舞劇。費沃利(Dominique Le Févre)編舞,Pontelibero作曲,Solfi編劇,Landriani佈景設計,Motta與Mazza服裝設計。1797年2月25日首演於米蘭斯卡拉劇院(Milan The Teatro alla Scala)。故事大略如下:教皇庇護六世不顧寇利將軍的建議,依然派遣奧軍攻打法國;戰敗後,教皇接受法國的條件,也屈辱的換下皇冠,戴上費里吉安帽(Phrygian Cap)。接著是段全體手牽手成一排的法朗多舞(Farandole),最後的結尾舞是第一次法國革命時歌詠的卡曼紐歌舞(Carmagnole),並演奏著馬賽曲(La Marseillaise);馬賽曲在前幾年已用於舞劇《獻給自由》(Offrande â la Liberté, 1792),在巴黎上演過。第二幕的炫耀部,明顯的充滿著褻瀆聖靈的音調,舞群直截了當的在教皇面前賣弄她們女性的嫵媚。演出大受一般平民百姓的歡迎,或許讓他們覺得民主自由之風潮被允許吹進米蘭斯卡拉劇院,(本作品實際上是譏諷教皇的反法情結);為避免演變成反政府風潮,留守米蘭的奧軍焚燒所有的節目單,企圖摧毀所有的記憶。不過1901年聖誕節出刊的紀念斯卡拉劇院的書 ──《描繪義大利》(L´Illustrazione Italiana),封面卻用了本舞劇的一景,是由舞台藝術家E. Matania繪製的。費沃利不但編舞,也飾演羅馬教皇庇護六世(Pius Ⅵ)。最初這份工作委由安吉歐利尼(Angiolini),不過他拒絕了,因為被要求編單足轉來表現教皇角色,覺得尷尬不合適,尤其第五幕在製作人羅西(Luigi Rossi)的迫求下,要讓穿起莊嚴教服的教皇放縱於個人所能想像的舞步中,更是無法接受。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羅馬的寇利將軍;教皇舞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