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白沙學派 - 教育百科
ˊ
ˊ
ˋ
  • 漢語拼音 bái shā xué pà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ái shā xué pài
解釋:
明朝理學家陳獻章所領導的理學學派。因居廣東白沙里,人稱白沙先生,故稱其學派為「白沙學派」。與陽明學極為相近,主張以心為主體,所以要端坐潛心,以靜為人性修為的開端。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白沙學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程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白沙學派為陳獻章所倡。陳獻章(1428~1500)字公甫,別號石齋,廣東新會白沙里人;白沙村瀕臨西江入海之江門,故明、清學者均稱陳獻章為白沙先生。其學為江門之學,後世稱其學派為白沙學派,亦稱江門學派。其詩文,後人編輯為〔白沙子〕一書。
  白沙之學,以「自然為宗」,以「浩然自得」為修養目標,以「靜坐中養出端倪」為修養方法。〔明儒學案.白沙學案〕序載:「有明之學,至白沙始入精微,……至陽明而後大。」陽明弟子王龍谿亦稱:「我朝理學開端是白沙,至先師而大明。」又說:「白沙是百源山中傳統,亦是孔門別派。」
  白沙視湛若水(即湛甘泉)為自己學術思想的繼承人;後來湛若水仕途通達,凡足跡所至,必建書院以祀白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白沙學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