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虎鯨 - 教育百科
小 | |
虎 | |
鯨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儘管小虎鯨分佈廣泛,幾乎任何熱帶或亞熱帶的深水海域都可見其蹤跡,卻仍罕為人知,且很少在海上看到。體型和許多海豚相似,但較可能與瓜頭鯨混淆。被豢養的個體曾有攻擊人類或其他鯨豚類的記錄,也許比虎鯨更符合「殺手」的稱號。而也有證據顯示野外的小虎鯨會捕食海豚。別名:小殺人鯨、小逆戟鯨、細長黑鯨、細長領航鯨。 |
|
知識 1: 肉食性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小虎鯨 | |
中文門名: | 脊索動物門 |
紀錄類別: | 脊椎動物鯨豚知識單元 |
中文科名: | 海豚科 |
棲所環境: | 沿岸 |
拉丁亞門名: | VERTABRATA |
拉丁種小名: | attenuata |
拉丁屬名: | Feresa |
中文綱名: | 哺乳綱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科名: | DELPHINIDAE |
拉丁門名: | CHORDAT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鯨豚 |
拉丁亞目名: | ODONTOCETI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世界地理分布: | 北半球熱帶 |
台灣分布地點: | 北部 |
中文亞目名: | 齒鯨亞目 |
中文目名: | 鯨目 |
拉丁目名: | CETACEA |
牙齒數目: | 少(10~50顆) |
拉丁綱名: | MAMMALIA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小虎鯨 |
英文名: | Feresa attenuata |
描述: 體長2.1-2.6m;出生時0.8m。體重110-170kg,曾有225kg的紀錄,出生時體重不詳。 頭為鈍圓形;除嘴緣與腹部小區域為白色外,身體顏色大部分為黑色,因而被歸類於「黑魚(blackfish)」一類; 背鰭形狀似鐮刀狀。 由於研究報告十分稀少,因此只能得知小虎鯨會吃魚及魷魚。 |
|
分布: 居住在全球熱帶海域,以西太平洋地區來說,自日本的本州到臺灣、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皆有牠的蹤跡。 |
|
作者: | 楊瑋誠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ygmy Killer Whale |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學名: Feresa attenuata. (Gray, 1870) |
|
形態: 出生時體長80公分,成體達2.6公尺,雄性稍大。全身黑色,頭平滑且圓,嘴位置偏低,其白色的嘴緣被描述成山羊鬍子,此特徵在牠游泳時常可清楚地看到。胸鰭末端為圓形,背鰭鐮刀狀,位於背中央。上頜齒每側8~11枚,下頜齒每側11~13枚,牙齒較偽虎鯨小。易與瓜頭鯨混淆,背鰭下方的披肩暗帶也許是最明顯的特徵,本種較平,瓜頭鯨較深陷。 |
|
分布: 熱帶及亞熱帶海域,較深的海域。 |
|
生態習性: 少在海上目擊,小虎鯨常以50或較少隻的群數出現。一般人認為本種難以接近,但近年來台灣的東部海域每年春天皆有海上觀察紀錄,不懼船,可觀察良久。全島每年冬天至初春常有擱淺紀錄。 |
|
綱: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
|
目: 鯨目(Order Cetacea) |
|
亞目: 齒鯨亞目(Suborder Odontoceti) |
|
科: 海豚科(Family Delphinidae)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小虎鯨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