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棕尾虹雉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imalayan Monal Pheasant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Lophophorus impejanus
形態:
體長50~64公分。雌雄外形不相似。雄鳥頭部具冠羽,呈匙狀;眼睛周圍皮膚裸露,呈藍色。羽色具燦爛的金屬光澤,頭部、胸部和下背部為綠、紫、藍色;上背部白色,腹部黑色,尾羽褐色。雌鳥羽色較不鮮豔,孵卵時可作為保護色;全身褐色,但雜有黑、白色斑點。
分布:
共2亞種,分布於亞洲西部及南部,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北部、西藏南部和緬甸,出現於海拔2,500~5,000公尺。
生態習性:
棲息於開闊的橡木林或混合林裡,多在岩層坡面上活動和休息。平時常2~3隻一起活動,並以地上的昆蟲和植物塊莖為食,秋天時則會往高海拔移動到森林界線以上的草原,冬季覓食時會用喙往地下鑿洞,穿過覆蓋的雪層到深達地面30公分的地方取昆蟲幼蟲為食,主要用喙啄食,很少用腳耙土。繁殖期5~6月,雄鳥求偶展示時會在懸崖峭壁上;巢築於岩石、樹幹下或草叢中的凹坑,並以乾葉、苔蘚為巢材;每窩2~8個卵,卵長圓形,白色但有褐色斑點,孵化期26~29天。棕尾虹雉也像其他雉科鳥類一樣,深受人類獵捕壓力的威脅。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雞形目(Order Galliformes)
科:
雉科(Family Phasian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棕尾虹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