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徊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ㄔˋ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9
  • 漢語拼音 huái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ㄆㄞˊㄏㄨㄞˊ:A>ㄌㄞˊㄏㄨㄟˊㄗㄡˇㄉㄨㄥˋㄖㄨˊ:「ㄆㄞˊㄏㄨㄞˊㄌㄧㄡˊㄌㄧㄢˊ」。B>ㄧㄡˊㄩˋㄅㄨˋㄐㄩㄝˊㄖㄨˊ:「ㄒㄧㄣㄓㄨㄥㄆㄞˊㄏㄨㄞˊㄋㄢˊㄧˇㄐㄩㄝˊㄉㄧ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ái
解釋:
  1. →徘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ái
解釋:
參見「徘徊」條。
注音:
漢語拼音: huí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ㄏㄨㄞˊ

「徘徊」:

⑴ 來回走動。《聊齋志異.卷二.嬰寧》:「坐臥徘徊,自朝至於日昃,盈盈望斷,並忘飢渴。」《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望見那晚煙漸散,水光裡月色漸明,徘徊了一會兒,復身上船來安歇。」亦作「裴回」。

⑵ 流連而不忍離去。東周戰國.宋玉〈風賦〉:「邸華葉而振氣,徘徊於桂椒之間。」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一:「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亦作「裴回」。

⑶ 縈繞。《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⑷ 紛雜起落。晉.陶淵明〈閒情賦〉:「於時畢昴盈軒,北風淒淒,炯炯不寐,眾念徘徊。」

⑸ 猶豫不決。《三國演義》第九回:「王允時在帝側,聞知此言,奏曰:『臣本為社稷計。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誤國家。臣請下見二賊。』帝徘徊不忍。」《薛仁貴征遼事略》:「欲往南路,誠恐北有,欲往北行,誠恐南有,徘徊不已。」

㈡ㄏㄨㄟˊ,ㄏㄨㄞˊ之又音。

注音: ㈠ㄏㄨㄞˊ ㈡ㄏㄨㄟ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徊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