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意型師範教育 - 教育百科
情 | |
意 | |
型 | |
師 | |
範 | |
教 | |
育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Affective Teacher Education |
作者: | 張建成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情意型師範教育是相對於「認知型師範教育」而言的一種師資培育課程,重點在於發展教師的情感,強化教師的自我認識,並增進教師的人際關係能力。 長久以來,中外的師資培育制度大都偏向於認知型的師範教育,重視教學知能的養成,比較忽略教師情意的發展。但是相關的研究卻顯示,成功的教師除了必須熟練教學知能外,尚須秉持人文的情懷,對自己及他人(特別是學生)的情感、態度、信仰、價值觀及情緒需要等事項,有所體認,處處展現樂觀進取、親切溫和、包容鼓舞的言行與氣質。 支持情意型師範教育的學者認為,教學行為涉及師生之間的交互作用,是以為人師者,必須知己知彼,自重重人,致力提升師生關係的品質。也就是說,教師必須從「人本」的觀點,具備同理心,設身處地,深刻了解學生的發展需要,運用角色扮演、模擬遊戲、共同參與決定、衝突處理等技術,將學生所關切的事物,與學科之教學加以緊密的結合。既有的研究已然證實,經由情意型師範教育的訓練課程,特別是資深教師的在職訓練,通常都能改進教師的情感表達及人際關係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智育成就、自我觀念、出勤率,增進學生對學校的積極態度,減少學生的問題行為。 迄今為止,較為知名的情意型師資培育課程包括:(1)互動分析與個人發展計畫(Transactional Analysis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Program);(2)情意教育計畫(Affective Education Program);(3)教師效能訓練計畫(Teacher Effectiveness Training Program);(4)人類資源發展模式(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Model);(5)溝通網路訓練計畫(Communication Network Training Program)。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情意型師範教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