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掩惡揚美 - 教育百科
ˇ
ˋ
ˊ
ˇ
  • 漢語拼音 yǎn è yáng měi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漢語拼音: yǎn è yáng měi
釋義:
掩,隱。「掩惡揚美」即「隱惡揚善」。見「隱惡揚善」條。01.《漢書.卷八二.王商史丹傅喜傳》:「贊曰:『丹之輔道副主,掩惡揚美,傅會善意,雖宿儒達士無以加焉。』」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隱惡揚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在《禮記.中庸》中,稱讚舜之所以能成為一國之君,是因為他樂於請教別人,並且能明辨淺近的言語,隱藏別人的惡行而宣揚別人的善行,待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折衷運用在人民身上。後來「隱惡揚善」被用來指隱藏他人的過失,宣揚他人的善行。
典源:
此處所列為「隱惡揚善」之典源,提供參考。 《禮記.中庸》子曰:「舜(1)其大知(2)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3),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注解〕 (1) 舜:上古帝王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2) 大知:大智。知,音ㄓˋ,同「智」,智慧。 (3) 邇言:淺近的言語。邇,音ㄦˇ。
書證:
01.《漢書.卷八二.王商史丹傅喜傳》:「贊曰:『丹之輔道副主,掩惡揚美,傅會善意,雖宿儒達士無以加焉。』」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掩惡揚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